导语
为响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2019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和保健食品“五进”科普宣传的活动部署,学会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举办以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费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2019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公益活动》。为此,我们推出十集科普专题片——保健食品“十问”,告诉大家如何科学认知保健食品。
第一问: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究竟是什么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GB 167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表示,保健食品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是消费者根据自身健康的需要来选择的一种特殊食品。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赵士炜提醒消费者,经过合法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产品标签上都会有个专有的“蓝帽子”标志,标签上也会标识保健功能、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等关键信息,消费者要根据标签的指示内容,按需购买。同时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第二问:保健食品有哪些常见误区?
采访中我们发现,公众对于保健食品和食品与药品的区别了解甚少,对保健食品第一个误区就是把保健食品等同于药品,事实上保健食品并没有治疗作用;第二个误区是认为保健食品是“万能”的,然而保健食品并不是灵丹妙药,消费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对于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药品区别的定义,专家黄俊明表示,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它适用于特定的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身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最重要的是,保健食品不会有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普通食品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营养素和补充能量,吃的量不受限制,药品主要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
公众在产品包装上非常容易辨识出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药品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注(字)”“卫食健字”“食健备”。对于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区别,也许多人会问,同样的材料,日常的烹饪成的食品和经过加工制成的保健食品的功效不是一样吗?专家回答:一种原料作为普通食品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食材,食用方式比较简单;而将其加工成为保健食品,就要通过提取、浓缩等工艺,提取原料中的有效成分,然后加工成为制剂,才能达到保健功能。
第三问:保健食品有哪些种类和功能?
保健食品分类有很多种方式,按照剂型可分为粉剂、片剂、软胶囊、口服液和饮料,如:蛋白粉常用粉剂,维生素常用片剂,鱼油常使用软胶囊等。
按照功能分类分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营养补充剂和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但无论哪种分类,都需要按照法规要求进行注册或备案,获得保健食品“蓝帽子”之后才能生产销售。
保健食品除了营养素补充剂之外,还有能够声称功能的保健食品,常见功能的包括增强免疫力、增加骨密度、缓解体力疲劳等。如果产品标明的功能,超过国家规定的功能之外,这个产品可能属于未经审批的,或者是非法的产品,同时国家规定一种保健食品最多可申报或获批两种功能,那些标注功能越多的产品不要相信。
第四问:保健食品有保健作用吗?
保健食品可以声称保健功能,因为它具有与声称功能作用相对应的功效成分物质。功效成分物质是指可以产生某种生理功能的物质,它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后,就可以发挥生理作用。
朱惠莲教授表示,保健食品应该较长时间的食用,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因此,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速效”“疗效”等说法,对保健食品的食用应该严格按照标签和说明书的食用量和食用方法食用。
第五问:保健食品如何研发审批?
以沙棘籽油为例,专家李晓敏介绍到,研发一款以沙棘籽油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前期需查阅文献确认沙棘具有调节血脂的功能,然后到各地种植基地采集植物样本来进行研究,再进行实验研究原材料的提取工艺,同时建立指纹图谱,制定相关的原料标准。为了保证产品功能,许多原料都会进行浓缩,浓缩之后的原料再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和成型。
保健食品研发的每个关键点,都要经过科学研究之后才能制定。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参数进行研究,例如一款片剂,要经过混合、压片、包衣等步骤才能制成产品。产品研发出来制成产品后,需要进行各项检测,包括基本指标检测,部分还需进行动物试验、人体试食试验,产品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开始申报保健食品。
国家相关部门对所有申请保健食品注册的申请材料都要组织专业领域的保健食品审评专家进行严格科学的审评,只有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等经过审评,认为是可靠的产品,才会给与审批,经过行政审批批准以后,才能颁发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结语
通过保健食品科普专题片的第一问至第五问,相信大家对保健食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保健食品科普专题片的第六问至第十问,继续为大家详尽地解答对保健食品疑问,让大家科学认识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