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致癌?长寿菜的食品安全早知道
作者:来源: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发表时间:2013-11-01 16:29:46点击:

近年来,被称为“长寿菜”的蕨菜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但近日网上却传出蕨菜致癌的说法。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称,“蕨菜致癌”有着坚实的科学证据支持。记者了解到,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2010年,而本报当年也曾经选登,并率先提醒过新鲜蕨菜致癌的风险。南京的专家表示,国内已有研究表明蕨菜有诱癌和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但偶尔吃一下可以,但一定不要生吃。

 
  A 曾被称“长寿菜”
 
  含胡萝卜素矿物质,可以安神活血
 
  蕨(蕨菜是它的嫩芽)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几种植物之一,许多地方把它的嫩芽当作蔬菜,也从根中提取淀粉。蕨菜也称长寿菜,是野生植物,素有“山菜之王”的美称。每克蕨菜含胡罗卜素1.6毫克、维生素C35毫克及多种矿物质。中医认为,蕨菜味甘,性寒,有清热、利湿消肿、安神、活血、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发热、痢疾、黄疸等。
 
  但是近日,微博上流传起“蕨菜致癌”的说法。记者发现这则消息来自于10月20日的《生命时报》,撰文者是科学松鼠会成员、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
 
  云无心在文中说,一百多年前,人们注意到蕨这种植物能够造成牛的中毒。大量食用的牛,最快的会在几周之后死亡。而吃得不那么多的,会导致白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以及急性大出血等症状。许多研究用老鼠等各种动物做实验,证实了蕨这种植物确实能够导致动物的癌变。
 
  B 研究证实会致癌
 
  幼嫩部分含“原蕨苷”,破坏DNA促肿瘤生长
 
  记者了解到,这篇文章最早是在2010年,由民间科学组织“科学松鼠会”在互联网上发表。本报生命周刊也曾经专门刊登过此文,并予以解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陈磊垚告诉记者,早在1994年03期的《贵阳医学院学报》中,就有有关“蕨菜致癌”的药理学研究记载。数位专家用新鲜甜蕨和苦蕨、处理甜蕨和苦蕨干粉饲养大鼠7个月,实验结果表明蕨菜有诱癌作用和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科学证实,蕨菜中的“原蕨苷”可能是导致上述症状的罪魁祸首。而实验发现,原蕨苷还可以跟氨基酸反应,也可以破坏遗传物质DNA。原蕨苷在蕨的各部分中都有,而人吃的蕨菜——蕨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更高。不过,新鲜的蕨菜又苦又涩,大部分人吃前一般要把新鲜蕨菜用草木灰、碱水或焯水等方法进行处理。不过,这样的处理只是降低原蕨苷的含量,而不是彻底消除。
 
  提示我们一个健康误区
 
  为适应恶劣环境 野菜往往“有毒”
 
  云无心博士在早期发表的文中指出,“假如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或者加工食品有这样的劣迹——尤其是致癌能力,它一定会被口诛笔伐,拉出去枪毙。但是,蕨菜是一种‘古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所以人们对它的宽容能到纵容的地步。”
 
  南京的专家表示,“纯天然”并不能等同于“健康”和“安全”。一些野菜为了适应野外的恶劣环境,在长期的生长繁衍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毒性物质,以抵御外来侵害。有些野菜对某些毒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如香椿可吸附亚硝酸盐。如果野菜的毒物含量较多,严重可致人死亡。
 
  而且现在的野菜大都长在郊区的废弃地。这些废弃地很可能是工业废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野菜的重金属含量也会高。
 
 百科:
 
  又称蕨菜。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蕨科(又凤尾蕨科)。为林地、灌丛、荒山草坡最常见的蕨类植物。大型多年生草本。土生。根状茎长而粗壮,横卧地下,表面被棕色茸毛。叶每年春季从根状茎上长出,幼时拳卷,成熟后展开,有长而粗壮的叶柄,叶片轮廓三角形至广披针形,为2~4回羽状复叶,长60~150厘米,宽30~60厘米,革质。孢子囊棕黄色,在小羽片或裂片背面边缘集生成线形孢子囊群,被囊群盖和叶缘背卷所形成的膜质假囊群盖双层遮盖。为世界性种。我国各地普遍生长。春天长出的嫩叶,俗称蕨菜,清香可口,有“山珍之王”的美称。根状茎富含淀粉,其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还可作酿酒的原料。药用有去暴热和利水湿等功效。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嫩芽及根茎有毒,牛食后常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状有:血尿、腹痛、消瘦、贫血、毛粗乱无光并常有部分脱毛、精神沉郁、呆立凝视、行走缓慢、多卧少立、咀嚼无力、瘤胃蠕动音短而弱[47];此外,还有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发生广泛的点状出血,肠肌出现大面积损伤和溃疡。另据报道蕨也有很强的致癌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