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全民关注。街坊们都在问:怎样才能吃得更放心?
作者:来源: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发表时间:2013-06-04 13:27:31点击:

食品安全,全民关注。街坊们都在问:怎样才能吃得更放心?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广州市番禺区,有一位农场主坚称自己是“凭良心”种菜。他种菜不施化肥,不喷农药,这样种出来的“良心菜”菜味浓郁,而且才卖5元一斤,但顾客却寥寥无几,农场经营一年,已经亏损了8万元。
 
  难道是街坊们都“走宝”了?还是什么原因在作怪?
 
  菜地里杂草比菜长得高
 
  这个农场名为“淑女农场”,在番禺区南村镇金山大道的一侧,占地10亩。周日上午,艳阳高照,记者跟随农场主黄春华走进他的菜地。虽然知道现在这个季节叶菜普遍难种,但眼前的景象还是令记者有点意外:菜地里的叶菜长得又矮又瘦,每一个品种的叶菜都是零零星星种了一点,中间夹杂着野草,不少野草长得比菜还要高,长势还算不错的番薯叶被虫子咬得全是洞,茄子连根都烂了。
 
  阿华一脸无奈:“我这里不打农药,草长得比我拔得还快,没办法。”
 
  阿华说,最近这段时间一阵下大雨,一阵猛出太阳,很多菜都烂了。“打农药就不会烂吗?”记者问。“这样的高温湿热适合细菌和虫子的繁殖,一打农药,把它们全都杀死了,菜当然不会烂了。”阿华答。“那你怎么杀虫?”
 
  “你来看这个,我自己做的。”阿华转身走回工具房,拿出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着灰黑色的液体,“这是杀虫水,里面放了大蒜和醋什么的,不过只能杀虫卵。”“成虫怎么杀?”记者问。“哈哈,那就得我亲自出马了。”阿华说,菜地里的成虫基本上是靠他人手捉,捉了一把就丢到旁边的鸡舍给鸡吃。
 
  在阿华的农场里,看不到任何农药罐和化肥袋子。倒是在工具房的一个桶里面,有黑乎乎的泥沙样的东西。“那些是有机肥,是用树叶、鸡屎那些东西发酵3个月做出来的,平时就用这些做肥。”阿华说,因为不用化肥,他的菜都长得比较慢,卖相也不好,因此销售的时候很吃亏。
 
  古老的种菜方式今回归
 
  这天正好有几户家庭自发组织“亲自乐”来农场里活动,七八个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正在菜地里“认识蔬菜”。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脚踩在泥地上,眼睛东看看,小手西摸摸,还有小朋友趁大人不注意把菜叶子摘一小角往嘴里塞。
 
  可是阿华并不认为自己种的是“有机蔬菜”,阿华说,所谓有机蔬菜,在国际上标准非常高,要求土地一年只能种植9个月,每三年就“丢荒”一次,不能有机械种植,全要人工,浇灌的水要达到矿泉水标准,还不能有酸雨……“光是酸雨一项,这里就不合格了。所以说,我这里也只是按照有机的种植方式去种菜,不用化肥、农药和激素,我凭良心种菜,只能说种出来的是‘放心菜’。”
 
  为了能把菜种好,夫妻俩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回归古老的种菜方式。记者在菜地看到,一块地上面往往间隔着种植不同的蔬菜,阿华介绍说,这就是跟老人学回来的种菜方式,因为有的虫子喜欢吃这个菜,却不喜欢吃那个菜,有的菜可以散发驱虫的物质,这样间隔着种,虫害往往少一些,“以前没有农药,老祖宗们都是这样种菜的。”而为了能用上最原始的菜种,夫妻俩也经常回乡下去向农民讨要自家留下的菜种。
 
  5元一斤价太低被排挤
 
  原始的菜种、原始的种植方式,这样的菜该很受欢迎吧?阿华的回答令记者二度意外,“基本上卖不动,现在一直在亏本。”阿华说,农场起步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免费送菜给顾客吃,结果有的顾客嫌菜的样子难看,吃起来不够爽嫩,并不乐意接受。
 
  现在农场只有十几位“忠实”客户,每个星期都来拿菜。其实阿华的“良心菜”售价很低,通通5元一斤。对于这样的定价,阿华解释,卖得贵,买的人就少了,菜老在地里很浪费,还不如便宜多销。
 
  便宜是便宜了,带来的却不是多销。受制于人手和成本,客人买菜需要自己开车到农场拿。在天河区的一个楼盘内,有一个“有机蔬菜”集市,阿华也曾带着自己的菜去那销售,可是因为售价太低,被其他菜农排挤,后来再也没去了。“能不能像其他有机蔬菜一样进超市?”记者问。阿华摇摇头:“进超市成本太大,进场费、条码费什么的,加上我这又没上规模,根本不可能。”
 
  今年以来阿华开始在微博上为自家的农场做起了宣传,“年轻人比较能接受这样的理念,自己来吃了,又带朋友来”。有了年轻一代的支持,阿华时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告诉记者,除去前期投资的20多万元,过去一年,他的农场亏损了8万元。
 
  像阿华这样用有机的种植方式种菜的农场在广州来说还是少数,就阿华所知道的,过去一年中还陆续关闭了好几个。
 
  农场主人简介:
 
  阿华,70后“尾巴”,清远连州人,初中辍学就来广州打拼,做房地产赚了点小钱,一年前投身有机种植,目前农场处于亏损状态。
 
  微观察
 
  放心菜等政府扶持
 
  阿华、妻子、岳母,农场就靠三个人和三只狗打理着。阿华的妻子已经有了7个多月的身孕,岳母年纪大了,实际上农场里大大小小的活基本上都是阿华一个人在干。从原先西装领带的房地产从业员到晒得黑不溜秋的农场主,阿华的“蜕变”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而更大的改变来自于内心,从原本的雄心勃勃到如今的落魄无助,对于那些致力“普通家庭吃上放心菜”的“稀有”的菜农们,阿华的故事就是一个代表。
 
  一边是老百姓担心食品安全,一边是放心菜没人来吃,这中间,缺失了什么?如果有政府切实可行的扶持和推广,兴许阿华的农场还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