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些大米镉超标的原因仍不得而知。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名为《湖南市场和污染区稻米中As、Pb、Cd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价》(As:砷、Pb:铅、Cd:
镉,下称《风险评价》)的科研报告显示,在从湖南10个市获取的100多个大米样本中,镉超标样本比例高达36%,铅超标达21%。
多部门抽检
此次抽检广东省多部门共同出击。广东省质监局组织对全省618家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成品库房中的大米产品进行抽样,开展重金属镉含量项目的检验,共抽检大米成品762批次,不合格11批次。
广东省工商局共组织抽检大米342批次,其中重金属镉含量项目合格322批次,不合格20批次。
但广东省粮食局组织对库存粮食进行的抽样检验却显示,抽样的473批次重金属镉含量等卫生指标全部合格。
食安办公布的不合格名单显示,抽检出不合格大米的经销地包括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大米生产企业所在地包括广州、佛山、东莞、中山、高要等地,大米原产地包括广东的佛山、台山、韶关、乐昌以及外省的广西全州、广西桂平、江西、湖南攸县等地。
中央储粮肇庆直属库在被通报企业之列。“据我了解,这些大米应该与我们无关。”中央储粮肇庆直属库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本报说,他们正在对有关信息做进一步的了解。
佛山市高明区西安荷丰粮食加工厂也是这次公布的生产企业之一,其法定代表人向本报承认这样的事情确实存在。但他表示,一切应从源头查起。而对于公司目前的状况,以及被相关部门抽查的细节,他拒绝回答。
对于未公布产地的6批次大米,上述食安办官员向本报解释:“由于是散装大米,生产商和原料产地究竟是哪里的,很难调查。”
磷肥中的镉积累
据新华社报道,湖南攸县多个部门于21日召开联合新闻通气会,首次对该县在广州被检出大米镉超标一事予以回应,称3家镉超标米厂证照齐全,10公里内无重金属企业。
攸县官方称,3家大米加工企业均手续齐备,工商营业执照、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粮食收购许可证等证照都合法有效。大米镉超标事件曝光后,已对存在问题的大米加工企业下达有问题批次产品的召回督办通知,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有问题批次产品召回、下架。
据报道,湖南省环保厅法制宣传处处长陈战军近日称,湖南省环保厅环境监测站的实测数据涉及一百多个断面信息,其中涉及湘江流域的有70个左右,此次镉大米所涉湖南攸县、衡东县区域在湘江流域内,他们实测了这片区域的土壤镉含量,并未超标。
陈战军称,如果环境背景中镉不超标,攸县及衡东县为何会生产出镉米,他倾向于认为是肥料带入的。
对此,已经退休的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此前接受本报专访时也认为主要是磷肥的镉积累,“我们施磷肥已经施了三十多年了,如果不采取措施,将来种的水稻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童潜明说,国外早已经有人讲了使用磷肥对土壤的影响,但这在中国并没有引起重视。中国对磷肥里镉的含量有一个标准,但一直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2期《地质通报》披露了洞庭湖区晚稻米镉超标41.67%,蔬菜镉近乎全都超标。2011年,童潜明为此致信湖南省相关领导,呼吁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此进行研究论证,“但一直未被重视”。
被轻视的报告
《风险评价》显示,研究人员在湖南抽取了112份大米样品和稻谷样本,测定其中砷、铅和镉等重金属含量,样本覆盖了株洲、湘潭、衡阳、长沙、邵阳、岳阳、益阳和常德等10个市,样品大米中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仅占64%。
其中,抽查的衡阳市场大米中,镉含量高达3.7毫克/千克,超出国家标准18.5倍;铅含量为2.7毫克/千克,相当于国家谷物铅含量标准最高值的13.4倍。
《风险评价》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和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4家机构在2010年共同完成。报告主要作者、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雷鸣对本报说,作为一份以学术性质为主的报告,报告发表后并没有提交湖南省有关监管部门,也没有得到后者的任何反馈。
雷鸣此前对媒体说,此项研究还专项选出了10个当地有冶炼区域的地方,比如衡阳常宁市、株洲清水塘等地区。结果显示,这10个地区中大米样品的重金属污染率达90%以上,糙米的铅含量平均值超出国家标准4倍,谷壳的铅含量平均值相当于国家标准的近6倍。
研究发现,在上述衡阳常宁市等10个地方,水稻谷壳样品中
砷、
铅、镉的含量,多数超过中国的饲料卫生标准值。以谷壳中铅含量为例,样品中谷壳铅的平均含量为97.87毫克/千克,而国家对此项的标准为小于等于5.0毫克/千克,样品超标近20倍。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郝凤桐称,如果镉在体内达到较高水平,就会影响到人的肾小管。
郝凤桐说,肾小管主要有重吸收功能,一旦受损,很多有用的东西也随着原尿排出体外了,比如钙、磷都有可能丢失,导致人体的骨质疏松。“到一定程度,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骨质软化甚至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