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应注意的食品安全知识
作者:来源: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发表时间:2014-08-05 14:53:24点击: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18年来最强震6.5级地震,地震已造成近400人遇难,数千人受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汪洋抵达云南鲁甸“8·03”地震震中龙头山镇指挥救援工作。这次地震造成重大的伤亡,损失极其严重,灾区救援工作刻不容缓。近期,广东进入主汛期,台风、暴雨、雷电、高温等持续性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增多,极易导致洪涝、泥石流等叠加灾害。

     在灾害期间,由于受灾地区聚集着大量的受灾民众和救灾军民,必须保障大量食品的供应。而正常的食品供应渠道和安全管理体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破坏,食物资源匮乏,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环境条件恶劣,食品受污染的机会大幅上升;灾区一般群众所具备的食品安全观念和意识不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极易引发各类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流行。应当做好灾害可能波及地区的食品安全应对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灾区民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要点
     灾区容易发生多种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这不但与灾害有直接关系,而且与灾区公众食品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很大关系。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公众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灾区公众尽可能多地掌握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保健知识和技能。
     这里介绍一些灾后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知识,一旦熟练掌握运用,将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在食品安全自我保护领域里,知识就等于预防。
(一)饮用水安全
(1)不食用不明来源和不洁净的水,不喝生水。尽可能喝以下三种水:经过烧开的水,通过正常渠道(救灾指挥部、救灾队、政府等)发放的瓶装水或饮料,贴有直饮水标识的水(包括桶装水或净化设备现场制备的水);
(2)盛水器具(缸、桶、盆、碗等)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3)洗衣服、洗菜、洗澡等洗涤用水也应尽量采用经过消毒的水或贴有饮用水标识的水;
(4)不喝被污染或疑有污染的水,不用污染的水或脏水漱口、洗菜等;
(5)有“消毒味道”(氯残留)的水一般是较安全的水;
(6)选择经检验和鉴定合格的水源作为饮用水水源。
  生活用水、直饮水供应点以及装置、管道等应有明显的标识标签、指示牌等。另外,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对饮水安全十分重要,应加强保护水源的宣传。对地震棚和其它临时性居所,应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和倾倒生活污水,大小便更应集中妥善处理。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倾倒地点等,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牌。
(二)食品原料安全
1、要保证食品原料与辅料必须新鲜、清洁,无毒无害,色、香、味正常,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2、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畜、家禽、鱼虾,不自行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和其它野菜、野果,不吃严重污染、腐败变质和可疑有毒的一切食品。
3、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4、食前充分加热、烧熟煮透,尽量不食用生冷食物和未加热完全的食物;
5、防止食物被消毒剂、农药、鼠药等有毒有害物品污染;
6、如发生急性胃肠炎或其它疑似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注意个人卫生
(1)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接触污染物后一定要仔细洗手;
(2)注意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不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和乱倒污水;
(3)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可进行免疫接种等。
 
二、外阜救援食品的选择原则
     清洁的饮水、可常温保存的定型包装直接入口食品、水活度值低的或干燥的食品、清洁的瓜果蔬菜均适宜作为灾区救援食品。另外,小包装复合维生素可用以缓解灾区因膳食不均衡而造成的维生素缺乏,生大蒜具有防止肠道传染病作用,常用的炊具、食品容器和餐饮具也必不可少。
     水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水活度是确定贮藏期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温度、酸碱度和其他几个因素影响产品中的微生物快速生长的时候,水分活度可以说是控制腐败最重要的因素。各类微生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换句话说,只有食物的水分活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特定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一般说来,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为0.60~0.65。当水分活度低于0.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所以说,水活度值越高,食品越不易保存,容易长菌尤其是霉菌。水活度值越低,食物越稳定,较少出现腐败变质现象。
 
三、不宜用作外阜救援的食品
     新鲜或冷冻的动物性食品,如鱼、虾、肉和贝类食品;含水量较大、不宜常温保存、尤其是非定型包装直接入口类食品,如馒头、烙饼、包子、面包、熟肉、熟鱼类制品等;一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均不宜用作外阜救援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