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今日发布《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作者:来源: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发表时间:2013-06-04 16:29:13点击:

环境保护部今日发布《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在198个城市地下水监测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根据《公报》,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珠江流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水质优,长江和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25.0%,其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18.3%和6.7%。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2.7%,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
 
《公报》显示,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一、二类海水点位比例为69.4%,三、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2.0%,劣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8.6%。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水质优,北部湾水质良好,胶州湾、辽东湾和闽江口水质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小百科: 
 
按照国家地表水的水质分类,一共有6个级别,Ⅳ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最差的劣V类水,是污染程度超过V类,基本不能用的水。 
 
相关新闻:
 
2012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超标率56.8%
 
昨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2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称,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暂未得到根本扭转。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劣四类水质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等河口海域。去年全省发现赤潮16次为近5年来之最。省海洋渔业局回应,与污染等因素有关。
 
劣四类海水面积比前年扩大了
 
珠江口的近海污染最受关注。在新闻发布会上,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李磊称,2012年,广东省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水质劣于《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的海域面积约占广东省近岸海域面积的6.5%,较上一年增加约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等河口海域,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珠江口等近岸河口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平较差。(第四类海水仅适用作港口水域,不能用于工业用水、水产养殖等。)
 
李磊称,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暂未得到根本扭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主要河口和部分城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陆源污染物入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海洋灾害和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威胁增加。
 
代表性入海排污口三成超标排放
 
公报称,在2012年实施监测的82个各类代表性入海排污口中,有28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超标率约34%,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其中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超标率高达56 .8%,比上年增加14 .3%。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陆超华解释,以化学需氧量超标为例,水底缺氧,各类生物的生长就受到影响。
 
去年有47个排污口的污水入海量达到了2.38亿吨。珠三角沿岸海域接纳污水1亿吨,粤东沿岸海域接纳污水0 .64亿吨,粤西沿岸海域接纳污水0 .74亿吨。
 
在监测的排污河中,深圳新圳河入海口、东宝河入海口、东莞凤凰山入海口等3条排污河入海的水质超标。在监测的37个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中,21个市政排污口超标,超标率为56.8%。
 
去年广东海域赤潮5年来最多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公报还称,2012年广东省海洋赤潮多发,全省海域共发现赤潮16次,累计面积741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为近5年最多,赤潮多发区仍集中在珠江口、大亚湾、大鹏湾和湛江港近岸海域。南都记者统计发现,16次赤潮就有8次发生在深圳附近水域。所幸赤潮未造成人员中毒事件。